2021年10月26日
李培德
學生福祉的維護者――懷念我的良師益友陳載澧博士
我和陳載澧博士相識於港大,時為1995年,我對他印象很深,他是數學系的老師,但對文化、社會、學生事務卻特別關心。他知道我研究香港史和中國歷史,多次邀請我參加剛成立的通識教育部的活動,有時出任評判,有時幫忙審閱學生提交的報告。他在年齡上大我一截,但我對他的尊重不在於年齡,而在於他個人深厚的文化修養,而且對年輕人、對學生都有真摯的關懷。當時我想,由他去主持港大的通識教育和後來浸大辦的全人教育,最為合適。
2008年我出任港大康寧堂的舍監,我知道他是我的前任,親自造門拜訪向他請教,基本上他是有求必應,給了我很多寶貴的建議。後來康寧堂重組校友會,他不厭其煩的逐一介紹我認識很多已畢業的堂友,而且不時向我打聽進度。2013年康寧堂成立60周年,校友活動特別多,陳博士當仁不讓,出錢、出力、出建議,沒有他的幫助,康寧堂校友會不會重組成功,更不會籌到60周年紀念基金。陳博士對我最大的影響,莫過於對年輕人真摯的關懷。我還記得他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,「從前有一座山,山上有一座廟,廟裏有一個和尚……」,所有的故事都可以這樣有序地編織下去,他對學生的關懷也是如此,一邊鼓勵,一邊支持,但不是沒有要求,最重要的是不隨便說放棄,這是我從他身上領悟到的最大人生道理。
陳博士是我的良師益友,他的離去,令人深切惋惜和懷念。
圖片一:陳載澧博士參加康寧堂2013年的新春團拜,右一是校友英子昌,中間是本人
圖片二:2014年1月25日和陳博士及校友馮韌攝於大埔小白鷺餐廳